EFI界面—BIOS的图形化革命
作为一名电脑技术员,面对枯燥的英文字符界面,也许会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枯燥乏味,但作为个人电脑用户来说,面对BIOS的英文字符界面,一是感到无从下手,二是操作十分不便,但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PC捍卫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BIOS的图形化,也许不久的将来,BIOS界面就可以告别枯燥且难以上手的传统界面,像在Windows 下操作普通软件一样简单了。
EFI(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可扩展固件接口)是由Intel推出的一种在电脑系统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起初EFI只用于Itanium(安腾)服务器系统,主板厂商和BIOS开发商虽然对EFI充满兴趣,但受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限制,EFI一直都无法打入PC阵营。去年,苹果率先在 Macbook Pro上运用了EFI,成为首家在x86 PC中采用EFI技术的厂商。随着微软在Windows Vista SP1中加入了对EFI的支持,解除了操作系统的瓶颈,PC主板厂商也陆续开始了EFI之路,第一代产品近期已经上市。我们预计,EFI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取代传统BIOS,成为主导性的固件接口。
一、传统BIOS廉颇老矣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电脑必备的元素之一,它是用户对电脑进行最初设置和操作的环境。BIOS早在20年多前就已经出现在电脑上,从最初 的“Read Only”(只读,不能修改)发展到能让用户自动升级,中间经历过多次进化。虽然BIOS先后有过多次改变,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但现阶段电脑的BIOS仍 然沿用20多年前的基本模式,在软件和硬件均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老式BIOS渐渐跟不上电脑的发展步伐了。
了解硬件的朋友们都知道,一台PC的硬件开启或关闭与性能的改变等都要通过BIOS去调节,BIOS在PC启动时对它进行初始化,然后由操作系统接管,实 际就是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接口,因此BIOS对于硬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台计算机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 进。BIOS的一切服务都是通过中断来完成,自身采用的是16位汇编代码编写,在32位处理器成为主流之时,为了能够兼容16位的中断系统,必须保留16 位的运行模式。如今处理器又迎来了64位的时代,但依旧需要保留16位的运行模式,由此导致的代码运行缓慢、启动时间长等问题,已经成为了传统BIOS的 致命缺陷。
此外,BIOS被存放在主板的一个记忆体(芯片)中,这种芯片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才可以修改或重新编译里面的内容,而且存储容量极为有限,一般不超 过2MB,最大的也仅有8MB,要想对BIOS添加新功能必然会受到容量的限制。因此,十几年来我们看到的BIOS功能基本如一,只有少数主板厂商在其中 加入了很少的新功能,每增加一项功能都非常不容易,这也成为限制BIOS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熟悉而又枯燥的传统BIOS界面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